火眼臻睛引領車牌識別行業走向精準細分
車牌識別技術產生于20世紀末開始的智能交通革命,國內的應用是從本世紀初開始的,截止現在,歷經十多年的推廣、試行和發展,目前已成功應用于各種車輛管理領域,如電子警察、高速公路測速、公路卡口、天網監控、出入口收費管理等,已成為現代智能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
車牌識別最早是應用于電子警察的,后陸續在高速公路、公路卡口等領域使用,近幾年才在停車場領域興起。行業里一個普遍的現象是不同的應用場景用的都是同一套車牌識別技術,查閱跟車牌識別相關的文獻,也未見對不同場景技術特點的描述。在此背景下,本文旨在探討停車場環境與其它場景的不同,以分析出停車場環境下車牌識別技術的獨特性,以期對行業的發展略作參考,盡管微薄,也當無限欣慰。
停車場出入口環境相比較電子警察、高速公路等,具備如下特點:
1、 一般一次只通行一輛車,卡口,電警等一般是多個車道并行,要求同時識別多輛車;
2、 車速較其它場景慢,通行速度一般為其它場景的十分之一到五分之一;
3、 識別距離短,一般都在十米以內,其它場景一般為十米以上,長的達幾十米;
4、 光照條件更為復雜,受車燈,順光,逆光等干擾因素更多,環境補光,也會由于業主投訴等因素,很難達到最理想的效果。
5、 識別角度大。這一點是停車場與其它場景的典型不同,一般其它場景的車牌都是水平的,由于安裝條件限制,停車場一般都有十度以上的夾角,有的甚至達到四十五度以上。
6、 很難形成統一的安裝標準,在整個車輛行駛軌跡內,如電子警察的車牌成像一般在100-200個像素寬度以內,而停車場的車牌成像可能在60-400個像素寬度之間變化。
而且從停車場的功能需求而言,也與電子警察、高速公路測速等具備如下不同:
1、 停車場出入口管理的主要功能是收費,其它場景則不是;
2、 停車場還有防盜的功能需求;
3、停車場車牌識別的本質要求,是入口跟出口的同一輛車之間的準確對應。這一點與其它場景有典型的不同。
從以上兩方面的比較,我們可以分析得出停車場環境下車牌識別的技術要求:
1、 支持大角度下的識別。因大角度帶來的車牌成像變形是車牌識別公認的技術難點之一,一是車牌定位難,二是圖像矯正的難度更大。這一點是停車場與其它場景的最大區別,也是該環境下車牌識別技術的最大瓶頸所在。
2、 最大程度地解決不同光照、干擾條件下車牌識別的準確度問題。
3、 可使用其它視頻識別技術配合車牌識別,以實現最佳的出入口“車輛匹配率”,比如車型識別、車輛局部特征識別等。這也是只有停車場環境具備的特征。
從以上技術要求不難看出,理想的用于停車場的車牌識別產品,應該是與其它場景
所不同的,也即對于車牌識別系統廠家而言,停車場應該成為一塊獨立的細分市場,反觀市場現狀卻不以此為然。目前用于停車場的產品,幾乎都是從電警等環境照搬過來的,沒有針對的產品設計和技術開發,這也是車牌識別在停車場的應用比例相較其它領域更低的原因之一,值得慶幸的是,已經有個別廠家發現這個市場機遇,但還只是個案,當前一家叫火眼臻睛的品牌明確提出了產品是專門針對停車場的,概念很明確,但技術是否配套,還不得而知,不過從其近年在停車場市場的高占有率來看,應該是進行了針對性的設計與開發。其良好的市場表現也印證了本文的觀點。
從對停車場的分析類推,電子警察、公路卡口、天網等環境都具備各自獨特的特點,屬于典型的細分市場,這一點應該是車牌識別行業要把握的發展方向之一,當引起重視。期待更多類似火眼臻睛“分工明確”的品牌,行業幸甚。
- 上一篇: 淺談:關于智能交通之電子卡口系統 2014/12/29
- 下一篇: 年終盤點:回顧2014安防所走過的路 2014/12/29